5月27日下午,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在市中院四楼会议室召开联席会议。市中院副院长谢华海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市中院劳动者权益保护庭庭长张红卫主持会议。
张红卫庭长首先汇报了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取得的成绩,共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指导农民工维权、诉讼共计610余人次,焦作两级法院共审结农民工讨薪维权案件1202件,为1623名农民工讨薪6100余万元。焦作中院设立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的创新性做法受到上级的认可,省法院、市委办公室、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均在工作信息中刊发了该工作的开展情况。2015年11月20日,在全省法院第七次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等系列涉农维权案件办理活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法院张立勇对该举措进行表扬,并向全省法院推广。
市法律援助中心缑清朝汇报,自2015年7月以来,全市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农民工咨询3083人次,办理案件659件,受援人数1160人次,共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516.41万元。主要采取了加强法律援助活动宣传,开展了“情系农民工,温‘薪’回家路”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深入农民工密集场所设立咨询台,开展法律援助宣传25场次,现场解答咨询近2937人次。
市人社局赵根成汇报,农民工讨薪一般较集中发生在秋收和双节前,市人社局去年9月、11月联合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对全市各建筑工地进行排查,对有欠薪隐患的单位建立台账,跟踪督查,防止欠薪事件的发生。经排查,全市90余个建筑工地,存在隐患的有20余家,最终发生欠薪的有个别几家公司,共计欠薪9000余万元。经市人社局联合有关处理,采取行政措施,春节前讨薪7000余万元。
市总工会孔亚平汇报,加强农民工入会工作,全市2040个工会组织,20万名工人加入工会。在全市倡导将每年7月20日定为“农民工节”,组织人员进工地为农民工送去相关法律资料、慰问品等。总工会在全市建立“四级帮扶站”,农民工讨薪的可以向帮扶站申请,由总工会负责联系有关部门解决,或者联系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援助。
最后,谢华海副院长指出,希望各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补短、再接再厉,充分利用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切实强化责任,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维权服务体系,力争把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打造成真正的农民工之家、农民工之友,让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在农民工讨薪维权等系列涉农纠纷中切实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谢华海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要加强引导,帮助农民工普及法律知识,打好“宣传拳”。各成员单位要将农民工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以“法律进企业、进工地、进乡村”活动为载体,以分发宣传资料、设摊法律咨询、群发普法短信和举办专题法律讲座等为形式,在农民工集中的建筑工地、汽车站、劳务市场等聚集场所集中开展与讨薪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咨询和法制宣传活动,普及法律常识,创造条件让农民工学法懂法。二是要畅通渠道,开辟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打好“关爱拳”。全市两级法院要充分利用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为农民工提供导诉、答疑等服务,建立涉及农民工案件的快立、快审、快执、快结制度,依法对困难群众提供司法救助。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要依职权积极处理农民工反映的拖欠工资纠纷,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的,要及时引导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市法律援助中心要开设法律援助讨薪窗口,对农民工欠薪案件实行当日受理、当日审批、当日指派。要确保民工讨薪维权质量,对于农民工欠薪案件特别是群体性欠薪案件,及时指派有丰富办案经验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办理,确保维权质量。 三是要调解优先,发挥优势化解矛盾纠纷,打好“调解拳”。各成员单位要利用各种条件,鼓励和引导乡镇、社区、企业等建立和完善调委会、法务室,构建“二十分钟法律服务圈”。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对农民工讨薪等案件尽可能通过诉前调解或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提高援助工作效率。四是要优化指派,确保法律援助质量,打好“援助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向广大农民工分发法律援助便民卡,引导农民工遇到法律问题随时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电话。同时,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接待岗”,由专人负责接待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