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郑连生,男,1976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2006年10月进入解放区法院工作,现任解放区法院刑庭副庭长。先后多次被评为院办案能手、先进工作者,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优秀法官,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攻坚克难挑重担
郑连生以做一名知识型法官为目标,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刻苦钻研业务、勇挑工作重担,迅速成长为刑庭的业务骨干。对那些类型新颖、重大疑难的案件,他总是勇挑重担,主动担当。
“一个亿不算多,几个亿很常见,这些都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郑连生指着办公桌旁堆满的一摞摞卷宗,感慨地说。近几年,投资担保公司非吸案件高发,既扰乱了金融市场的秩序,也致使众多投资群众血本无归。而早在2012年,院领导就将全市首例投资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交给他审理。郑连生不负众望,通过反复研读案卷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妥善圆满地完成了这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案件的审理任务,获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针对非吸案件涉案金额认定的难题,他根据法律及司法解释精神,结合审判实践,与公诉机关、公安机关、审计机构积极沟通,总结出了科学的计算方法,在同类型案件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加快审理节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上班时朝霞初现、归家时披星戴月,深夜还在阅案卷、看法规、查资料、写判决,一个标点都来不得马虎,一字一句都要让人看得明白,这就是郑连生平日里的工作常态。近三年来,他年均结案数超百件,案件服判息诉率超过95%,无一起案件因事实认定问题被上级法院发还、改判。
轻刑快审谱新篇
为了应对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严峻挑战,在市中院的指导帮助下,郑连生积极创新探索,率先在全市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的工作模式。
“轻刑快审改革,我们用了两年多时间来搭框架,边开庭、边总结、边改进。立案环节,加强立审衔接,压缩案件中转时间;庭前环节,制定了专用的送达文书和被告人权利、义务告知书,提前核对被告人身份和告知程序性事项,节约庭审时间;庭审环节,优先采取集中庭审模式,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环节合并进行,并实现了裁判文书的模板化。目前一个案件的平均办案周期从20天缩短到了7天,基本5分钟就能开完一个庭,做到了开庭就宣判,宣判就发判决书。”郑连生介绍说。这项工作也多次接受全市两级法院的观摩,获得了一致好评,并由市中级法院在全市法院予以推广。
“上无愧国法、内无愧吾心。”是郑连生时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话。自从事审判工作以来,他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起了新时期下人民法官求真务实、廉洁奉公、司法为民、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