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周荣应,男,1978年9月出生,汉族,大学本科学历。2006年10月进入解放区法院工作,曾在立案庭工作,现任该院民一庭副庭长,先后多次被授予院先进个人、办案能手等称号。
桌边摞着3本法律工具书,电脑桌面上一张红黄相间的Excel表格,密密麻麻标记着各种案件。周荣应手里拿着几十张工伤保险单,一边仔细地翻看,一边耐心地解答当事人的疑问,不时接一个电话,并飞快地记上几笔。
“这一周刚从开封参加业务培训回来,前面积攒的‘活儿’得抓紧干。”周荣应接待完当事人,指了指电脑里待审的案子,对记者说。他每年要办200多起民商事案件,其中很多是劳动争议纠纷案件。
“今年,随着我市国企改革、北山治理等重点工作的推进,一批‘僵尸企业’被清理,数十家非法矿山企业被关停,劳动纠纷案件大幅增长,给审判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周荣应说。应对这种挑战,需要法官提高案件的调撤率。提高撤诉率,有助于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缓解案多人少的压力;提高调解率,加强双方的沟通协调,有助于从根源上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今年2月,周荣应受理了12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家住嘉禾屯村南的冯继泉等12位村民,因某瓦业有限公司拖欠数月工资而诉至法院。周荣应接手案件后,通过调查得知,该公司由外地人宋某投资,于2012年10月注册成立,生产瓦类建材,2015年底因经营不善而停产。
“案件的事实很清楚,争议焦点也明确,一判了之最简单,但并不能解决问题,村民还是找不到人、拿不到钱。”周荣应说。他通过多方渠道,和身在外地的宋某取得了联系。宋某辩称春节前已请朋友代发工资,对欠薪的事确不知情,并表态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周荣应趁热打铁,将村民们的工资明细表发给了宋某,宋某核对无误后很快支付了所有的欠薪。钱到了,村民撤诉了,矛盾化解了,这一刻,周荣应心里比村民们还高兴。
2015年,周荣应共计收案231起,审结案件182起,其中判决83起,调解24起,撤诉50起,调撤率高达40.66%。“在劳动争议案件中,有时候调解效果更好,对劳动者更有利。”他说。某建筑公司的一个外地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掉入消防井受伤,经过他的调解,与公司达成了赔偿协议,从而跳过了繁琐的庭审和执行程序,一次性拿到了几十万的赔偿款,及时支付了医药费,既没有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又避免了家庭背负过重的债务。
周荣应对普通劳动者的疾苦感同身受,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他在工作中心怀大局、恪尽职守、坚韧不拔,为当事人排忧解难任劳任怨,为保障辖区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