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破解执行难已经进入深水区,修武县法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优势,全方位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大大挤压了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活动空间;对执行案件进行细化梳理,开展涉农民工工资、金融案件等涉民生执行案件专项执行行动;进行执行警务化改革,提高打击失信被执行人的震慑力和执行效率……该院多措并举形成了对失信被执行人的立体化惩戒机制,向“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全方位曝光:把“老赖”都“亮出来”
3月15日一早,被执行人张某主动来到修武县法院,缴纳了拖欠两年的3万元欠款。张某是被法院以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后,主动到法院履行义务的其中一人。张某深有感触地说:“眼看到手的工程不能承包,走在大街上好像人人都在指责自己,失信的滋味不好受呀。”
今年以来,修武县法院执行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执行联动,加大信用惩戒力度,打压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让失信被执行人因失信付出高昂代价。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修武县法院抓住失信被执行人这样的心理,规定凡是对被执行人下达执行通知书后,被执行人不在规定时间履行法律义务的,一律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统一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向社会公布。该院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曝光,选择典型失信惩戒案例进行宣传。
此外,修武县法院还在失信被执行人住所地、车站广场、金融机构网点等公共场所,通过张贴布告、发放传单等形式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该院通过全方位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的方式,使很多转移、隐匿财产甚至“玩失踪”的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大大挤压了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活动空间。
“被执行人想要躲,我们就把他们‘亮出来’。”该院执行局局长杜洁说,失信惩戒机制建立以来,他们共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746人次。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失信被执行人就像“捆绑了手脚,行动不便”,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据悉,迫于社会压力,今年以来,有21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到法院履行了义务。
执行警务化:集中力量增强执行威慑力
3月12日,修武县法院执行局一天内抓获了17名“老赖”,抓捕、看管、提审等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当日以拒执罪宣判9人。
“我们实行执行警务化以后,加大了执行威慑力,提高了执行效率。”杜洁告诉记者。
当前,解决执行难已进入深水区,到了攻坚克难的最后阶段。不久前,修武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国利刚一上任,就提出了推行执行警务化的思路,探索执行局与法警队联合办案的工作模式。
该院从法警队择优选出本领过硬、工作能力强的8名法警编入执行队伍,并配备了警车、警棍、手铐、执法记录仪、防暴器材等设备。同时,执行局统筹全局成立4个执行攻坚小组,将法警配到各攻坚小组,每组5人,采用“1+2+2”模式,即1名法官、2名法警、2名书记员,实行组长负责制,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聚散有度,形成拳头,改变以前的单兵作战模式为团队作战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该院推行执行警务化,让法警参与执行,改变了过去仅靠执行法官执行的疲软效果。法警组织纪律性强,素质过硬,能做到令行禁止。失信被执行人本身对法警有畏惧心理,通过让法警参与执行,有力地展示了执行工作的权威,很好地起到了震慑和警示失信被执行人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一些久拖难执的“骨头案”顺利执结。
该院推行执行警务化后,执行工作走上了“快车道”,取得了显著成绩。执行攻坚第一战役开展以来,该院共搜查25次,拘留21人,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案件25件,两人被提起公诉,判决9人,执结案件147件,案件执结率大幅提升。
攻坚专项化:分门别类破解执行难
“县里的评优晋升都没门,待在失信‘黑名单’上真不是滋味,这个不好的‘名誉’不能再背下去了。”3月23日一早,王某来到修武县法院执行局,缴纳了所欠的4.5万元借款。
王某是修武县某机关公务员,因借款纠纷,法院判决其履行还款义务。执行法官多次寻找王某劝其履行义务,可是王某坚称自己没有钱无法偿还,法院遂将其列入失信“黑名单”。王某评优晋升的资格被所在单位取消,尝到了失信的滋味后,后悔地说:“早知道后果这么严重,还不如早点还钱。”
修武县法院下大力气惩戒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的失信被执行人,开展了打击公职失信被执行人的专项行动,对他们采取“点穴式”的惩戒措施,向其工作单位、主管部门、人事主管单位逐一发送司法建议函,使得失信公职人员在评先、受奖、晋升等方面处处受限。执行攻坚第一战役打响以来,已有11名公职人员主动到法院履行了义务。
该院还建立了集中执行常态化机制,确定每周六为强制执行日,每月最后一周为强制执行周,团队化集中执行,集中开展涉农民工工资、金融案件等涉民生执行案件的专项执行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