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使得来我国投资建厂开公司的外商尤如雨后春笋一样,一波接着一波。这些外商在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资金的同时,也带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外商拖欠工资和赔偿款的问题。而全国各级法院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限制出境(边境控制)。
家住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府城办事处的中年人靳常有(化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听同村的老朋友说在外企工作福利高,又安全、福利又高,于是就到外商独资的建材厂做工人。靳常有(化名)在厂里干了一个多月,觉得并没有自己的朋友说的那么好,但是觉得还不错,而且在外企中干活有面子,所以就接着干了。就这样,靳常有(化名)在厂里干了一年多,突然,一场灾难降临在靳某某的头上。在2015年初的一天,靳常有(化名)像往常一样在厂子里干着活,靳常有(化名)正在停止运作的搅拌机中清理杂物,忽然搅拌机动力起来,将在其中的靳常有(化名)搅成重伤。靳常有(化名)经过了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医治,靳常有(化名)终于出院了,但却烙下了残疾,使得其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境愈发的困难。为了给自己讨回公道,也为了自己的家人,靳常有(化名)在妻子和孩子的陪同下,在2016年的10月初,向中站区人民法院提请了民事赔偿诉讼。法院在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之后,经过仔细而快速的调查,作出了建材公司赔偿靳某某26余万元的判决。
判决书是下了,但是建材公司的老板仗着自己是外商,竟百般推脱,拒绝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的义务。再催要了二个多月无果的情况下,靳常有(化名)在援助的律师陪同下,于2017年2月10日,来到中站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申请强制执行。在立案之后,执行局对这起涉外案件很重视。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才使得有些傲慢的建材公司的外商老板答应分期偿还赔偿款,并达成和解协议。本想着这件案子会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但是在时隔一年多后,作为被执行人的建材公司却拒绝再履行偿还义务。靳某某看到再等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于是就将此事告知法院执行局。执行局在了解事情经过之后,多次前往建材公司进行协商,但都未见到其老板,打电话也是躲躲闪闪的,使得案件很难推进,这时执行法官们意识到他是想赖账。为了保障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也是为了促使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并对这个外国老赖进行惩戒,执行局经过合议后,决定对被执行人的法定代理人,即该公司的外商老板实施边控措施,限制其出境。经过执行局多次赴郑州于边境管理总队接洽,终于在2017年5月初完成了边控手续。边控措施果然是专门针对外籍被执行人的执行措施,在中站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申请边控措施之后仅半个多月,被执行人就在准备从北京飞机场离开中国时,被机场的工作人员告知禁止其出境;并立即主动的联系了执行局,希望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解决此事。2017年5月22日,被执行人来到了中站法院执行局时,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决定给予其罚款2万元的处罚,并告知其在未给付完案件剩余本金和罚款前,会一直禁止其出境。在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措施下,被执行人与申请人自愿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于当天就履行完了协议和缴纳了罚款。
这个案件中边控手段的实施,树立了我国法律的威严,维护了我国的国际形象,稳定了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