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疫情之下,没有局外人,在这场全民战“疫”的阻击战中,一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不平凡的身影。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疫情作战,以平凡之躯筑起牢固防线,他们在村头巷尾发出“无论生死”的豪言壮语,他们的众志成城点燃了我们胜利的信心,谱写了新时代法院人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赞歌。
沁阳法院筑起“红色防线”
法庭之上,他们为民司法,维护正义;战“疫”之时,他们冲锋一线,守卫安康。
在疫情最紧急的时刻,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刻,沁阳市法院全体党员干警挺身而出、义无反顾、“逆”行而上,他们在路口、村口、社区筑起了一道道“红色防线”。
王宁是该院一名法警,2月2日起便和同事一起坚守在菏宝高速沁阳站,作为入市的第一道关卡,王宁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我的工作就是认真排查外地车辆,防止病毒输入。”王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您好,请您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您好,请问您来沁阳要办什么事?”“对不起,您的车辆不能进入沁阳市区。”……这样的话,王宁已经重复了无数次。王宁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曾经在武汉当兵。疫情发生以来,他尤其关注武汉的疫情,关心那边的战友,当得知法院要派人支援一线时,他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他说:“我知道战友们也都冲锋在前,作为一名武汉回来的退伍老兵,我没有理由在后方享受安逸。”
王宁的孩子还不满1岁,每次通宵执勤后,他怕打扰妻子和孩子休息,都选择在车上补觉。但这些苦和累,王宁丝毫不在乎,他笑着说:“我的战友们那才叫坚守一线呢,和他们比起来我这点工作算不了什么。”
“我是党员,疫情当前,责无旁贷。”武超是该院刑庭的法官助理,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选择“参战”。武超在沁园街道广酒路口的卡点执勤,这个路口附近有单位、超市、学校,人员流动比较大。武超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登记、体温测量、宣传教育等工作,“随着企业复工复产,这个路口的人员流动越来越大,每个上班的人都要拿着单位出具的证明才能进出。”武超说,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就会出现人员拥堵的情况。为解决这个问题,武超创新工作方法,对上班人员进行专册登记,并在每张工作证明上写上编号,进出卡口时,只需说出编号,就能快速核对,这个方法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有效避免了人员拥堵,截止目前,武超他们登记在册的上班人员就有700余人。
“我很荣幸,能加入这场战斗。”法警闫朋朋值守在沁阳和济源交界处的卡点。作为上高速的必经之路,很多外地车辆都不理解为什么要劝返。“路本身就是让车跑的,再说不走这条路我没法上高速,也就没法回家。”面对司机的质问,闫朋朋总是耐心地进行劝说,“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你们和他人的安全着想,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谅解,毕竟谁也不想看到疫情的扩散。”每个卡点都需要24小时坚守,身为这个卡点的年轻力量,闫朋朋主动承担了后半夜的执勤工作。该卡点有一位临近退休的老同志,身体不好,骨刺严重,但他没有丝毫退缩,闫朋朋以这位老同志为榜样,激励着自己全身心付出。2月10日,是闫朋朋的生日,当临时党支部书记拿着蛋糕,走到闫朋朋面前时,他感动的无以言喻。“特殊时期,条件简陋,简单地给你过个生日吧。”党支部的关心与关怀,让闫朋朋更加坚定了要为沁阳人民站好这班岗的信念。
其实,在沁阳市法院,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该院党组成员、法警大队队长赵巍主动请缨,带队到沁阳市各高速路口卡点执勤,参与一线防控工作。
田光明是沁阳市法院派驻紫陵镇紫陵村的第一书记,春节期间提前返岗,组织村两委提前进入战斗状态,逐户逐人摸排统计,对外来人员跟踪管理,确保隔离到位。
干警张翀驻守在通往沁北工业园区的柏香高速卡口,车辆多,任务重,忙起来时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但他没有一丝抱怨地说:“这是我们的责任,只有把工作做到位,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才有保障。”
干警许杰已经在柏香高速路口卡点度过了十几个日日夜夜,他每分钟都在和路过的司机打交道,劝返了数不清的异地来沁车辆,将危险阻挡在外,为沁阳人民的安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
万家灯火映衬着他们忙碌的身影,但他们不畏严寒、毫无怨言,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践行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