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挑纤瘦的体格,一头干练的齐肩发,镜框下的目光坚毅而沉着……这是解放区法院法官张莉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审判席上,她惩恶扬善、匡扶正义;调解室里,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她用“合、情、冷、巧”四字心决,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2019年,她审结的503起民事案件无一起改判、无一起信访、无一起投诉,将每一起案件都办成了“铁案”。
严肃认真、精益求精,是张莉的办案标准和态度。2005年以来,张莉靠着一股钻劲、韧劲和拼劲,渐渐地从一名书记员逐步成长为审判员,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铜”变成了审判一线的“王者”。
民事案件看似繁杂琐碎,却件件贴近群众、事关民生。办案时,张莉总能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致和耐心,用自己的真诚细致和完备的专业知识,化理为情、融情于法,将各类矛盾化解于无形。
被告张某是一名女出租车司机,3年前,在运营期间与李某驾驶的摩托车相撞,造成李某颅脑受伤成为植物人,经交通部门认定,双方负事故同等责任,李某家属要求张某赔偿50万余元。
经调查得知,张某已身患乳腺癌,经济拮据,债台高筑,生活困难,丈夫又在闹离婚,子女无心学习,再加上巨额的赔偿款和重重的生活压力,张某的情绪已近崩溃,“我真的不想活了,太难了,只有死了才能解脱……”“千万不要这样想,没有咱过不去的坎儿。如果你走了,孩子怎么办?你的父亲母亲怎么办?……”面对想轻生的张某,张莉用尽全力进行开导和挽救。一次次深夜推心置腹地谈心,终于使张某稳定了情绪。
让张莉同样放心不下的还有原告李某。李某正值壮年,家中有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李某的倒下意味着一个家庭的倒下,拿不到赔偿款李某一家势必陷入很大的困境。
“这个案件不能一判了之。下判决容易,但是后果很严重,会引发更多的严重问题。”经过深思熟虑后,张莉拿出了一个稳妥地解决方案,那就是调解+司法救助。这个方案立即得到了该院党组、审委会的一致同意。最终,经过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和解,同时在解放区委政法委、法院、公安的共同帮助下,原告拿到了司法求助款,案件圆满解决。
在一次次的磨练成长中,张莉深刻认识到,调解才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方式,只有把当事人当“家人”、当“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结,化解他们的纠纷。为此,张莉在工作中摸索总结出了“合、冷、情、巧”四字决,在办案过程中因案调解、对症施策,受到了当事人的广泛好评。
“合”是把法、理、情融合。“只有让当事人真正接受和信任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张莉说,工作中,她把法言法语转变成群众语言,通过聊天谈心的方式让当事人听得进去、听得明白,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开展调解,从而化解纠纷、修复创伤。
“冷”是进行“冷处理”。面对一些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案件,张莉十分注意把握好调解“火候”,给当事人一个平息怒气和冷静思考的时间,“冷处理”后,待时机成熟,便趁热打铁进行调解。
“情”是打好“亲情牌”。在婚姻家庭、分家析产、继承等基于亲情关系产生的纠纷中,张莉注重打好“亲情牌”,邀请双方的亲朋好友参与调解,用温馨亲和的调解方式,平息矛盾纠纷,维护亲情关系。
“巧”是巧借“外援”力量。对那些仅靠法院一方力量很难调解成功的案件,张莉往往巧借社会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形成调解合力,共同促成案件成功调解。
通过灵活运用“四字决”,张莉所审理的案件服判息诉率高达98%,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张莉共审结案件983件,她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都做到了程序合法、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多年来,她所办案件无一起因裁判不公而被当事人投诉,且未发生一起信访案件,真正做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去年,她带领的家事审判团队被市中院评为全市家事审判先进集体。她个人先后多次获得解放区法院办案能手、案件质量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今年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解放区妇联授予张莉“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15个春秋,张莉用勤奋书写法治的晴空,用温暖开启冰冷的心门,用公正之心唤来公平正义。“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以‘公心’审好每一起案件,以‘诚心’对待每一位当事人,贯彻好公正司法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办案理念,全力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张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