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0年3月9日星期一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关注: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法院要闻

一把“尺子”定乾坤!“法官画像”激发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20-05-27 17:38:11



2020年5月11日上午,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张国胜走进办公室,向往常一样麻利地打开自己电脑中的员额法官绩效考评系统,屏幕上立刻跳出了一个模拟人像,在办案工作量、法定审限内结案率、服判息诉率、信访案件数等审判质效数据指标呈通体绿色的人像中,一个“改判案件”的红点在脸部却格外醒目,他忙不迭地点开进入,查找原因……

这个贴心的“大管家”,就是焦作中院针对审判绩效考核研发的“法官画像”系统。如今,像张国胜一样,经常查看自己的“画像”成了焦作中院法官们的常规动作。

自从有了“法官画像”这把“神器”,每一名法官的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和办案效果一目了然,彻底解决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为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困境中求索一把“尺子”

过去,法官一年结案上百件就是“办案能手”、“办案标兵”,如今这只是“及格线”;过去,一些法官办案有畏难厌战、疲于应付的情绪,如今你争我抢、争先恐后、干劲十足,“白加黑”、“五加二”成为常态,每名法官、每个团队都在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年多的时间,市中级法院的员额法官们完成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能办案”到“办好案”的华丽转变。而这一切得益于一套科学严谨的考核机制——《员额法官审判绩效考评办法(试行)》。市中院从海量的大数据中“炼”出的这把“金尺子”,实现了对法官的精准“画像”,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和办案效果一目了然,彻底解决了“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为法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趟出了一条新路子。

“绩效考核就是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用好了就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市中级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波认为,绩效考核是撬动审判管理工作大幅提升的一根“杠杆”。

司法改革以来,市中院首批员额法官人数为64人,法官人数较过去减去了一半多,但案件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这“一升一降”,导致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再加上员额法官业绩评价缺乏一个科学客观的标准,又引发了审判工作中的诸多矛盾,如各审判部门办案任务不均衡,员额法官之间忙闲不均,不同审级、不同案由的案件难易程度不一……严重制约了审判工作的均衡发展。

重重压力之下,一些法官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案件办得越多,越容易出问题”……于是在办案时积极性不高,对疑难复杂案件存在畏难情绪。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精准、实用的考核机制。司法改革后,有的法院将绩效考核成绩简单地分为了一二三等,看起来是进行了差别化考核,但结果是绝大部分法官都是中间等级,虽名义上有差别,但实质上还是吃“大锅饭”。

“司法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就是如何建立科学、公平、差异化的法官绩效考评机制,如何给每一名法官进行精准‘画像’。这是一项繁杂、艰难又‘烧脑’的工作,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综合等各个部门都要纳入一个盘子,用一把‘尺子’,进行统一考核,这牵涉到每一个法官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办案数量、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和办案效果等各项指标……”王波说道。

问题是躲不开、绕不过的。为彻底解决这一“疑难杂症”,市中院大胆地走进了这片改革“深水”,开始了艰难地探索。在历时近一年的调研、论证、反复权衡后,《员额法官审判绩效考评办法(试行)》这一法官“标尺”问世了。


千淘万漉觅得“定海神针”

那么,焦作中院如何给法官“画像”?效果如何呢?

权重系数是关键,只有找到了这个‘1’,才能将法官的工作量真正的数字化,才能给法官精准画像!”市中院审管办主任吴明直截了当地说道。

工作看得见

过去办案以数量论英雄,挫伤了一部分法官办大案、办难案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弊端,市中院将案件难易、审理期限、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纳入进来,通盘考虑,设置了科学的案件权重系数。

市中院从海量的案件库中,选出了大家认可的“标杆案件”,将这个“定海神针”的固定系数设置为“1”,其他各类案件参照对比,并依照1300余个对比要点赋予相应的权重系数为案件的固定系数,同时根据案件的审级、审理程序、审理用时、涉案人数等差异,设定了案件的浮动系数,以此核算出不同类型案件的工作量,进而算出年度的人均办案工作量,完成了即得1000分,超出部分加分,低于部分扣分。

“简单来说,简单容易的案件得分少,复杂困难的案件得分多!通过量化案件权重系数,我们确保了不同业务庭室法官工作量的相对平衡,有效激发了法官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积极性。”吴明说。


质量硬起来

案件质量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萝卜快了不洗泥”,数量上去了,质量下来了,甚至出了问题,这样的案件没有任何意义。

为此,市中院将发回改判、变更程序、重大质量问题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例如,被上级法院改判、发回重审、变更程序案件或本院再审决定改判的案件,每件扣20分;被省级或省级以上法院或领导机关通报存在质量问题的案件,每件扣50分;被市中院通报的存在质量问题案件,每件扣30分;被审委会研究确定为错案的,每件扣50分,审委会认定为错案后又重复发生类似问题错案的,一票否决,取消绩效考评成绩。

效率飞起来

迟到的公正就是不公正。为提高办案效率,市中院将法官的结收案比、法定审限内结案率、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数等有关案件效率的指标纳入了绩效考核。

结收案比年终达标值为100%,完成市中院确定的每月结收案比或结案率指标的,每次加3分;没有完成的,每次扣3分。

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标值为95%。每低一个百分点扣10分,每高一个百分点加10分。

长期未结诉讼案件,超过法定审限一年的,每件扣20分;超过一年半的,每件扣30分;超过二年的,扣50分。

“认真观察会发现,办案效率考核的这三项指标是环环相扣的,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规定有5%的案件根据实际情况是可以超审限结案的,一定意义上给法官留了余地,但法官绝不能因为案件特殊、复杂、难办就放置一边长期不管,如果案件长期未结,扣的分会更多。”吴明说,这三项指标就像皮筋一样,一项没达标,就会拉紧一圈,越拉越紧后就会得不偿失。

效果亮起来

群众满不满意是最好的考评。工作得到群众认可,让群众满意才是终点。为此,市中院将办案效果纳入考核范围,服判息诉率、再审审查率、信访情况、负面舆情等被列为考核指标。

服判息诉率达标值为90%,每低一个百分点,扣10分;每高一个百分点,加10分。

再审审查率达标值为5%,每超出一个百分点扣10分;每低一个百分点加10分。

“信访情况、负面舆情等都是考核内容,不达标的都会被相应的扣分。”王波说,“前三项考评的是法律效果,该项考评的是社会效果,每起案件都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群众不上诉、不信访,说明法律公平了、群众满意了,司法为民的效果就达到了。”

科学考核发内生动

法官工作实现“数字化”,只是提升质效的第一步,如何利用这些“数字”去激发法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整体工作效能才是关键。

奖勤罚懒——用数字说话  

法官绩效考评结果并不是简单的排名依据,而是将考评结果与法官的绩效工资、晋级、奖励、评优评先、员额序列退出相挂钩,在法官的奖励晋升过程中以考评结果为主要依据,以此推动员额法官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进程。

“按照相关规定,我们将绩效考核奖金分为两部分, 40%作为基础性绩效考核奖金按月随工资平均发放,其余60%作为奖励性绩效考核奖金按照法官绩效考评结果年终一次性发放,法官得分高低将首先决定绩效奖金高低。”吴明说,同时,绩效考评结果纳入法官业绩档案,并与法官的遴选晋升、评优惩戒、员额退出等机制有效衔接,作为法官奖励、惩戒、遴选、选升、晋升法官等级的依据。

法官们纷纷表示,过去办案觉得烦、感觉累,容易发牢骚,现在虽然办案数量比以前多了,但感觉却更轻松、顺畅了,心里反而更舒服。

“过去审管办将案件分流时,大家都不愿意接手,怕案子办得多,麻烦就多;如今,绩效考评机制出台后,大家都不愿意让自己庭室的案件分流出去,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办好每一起案件。”吴明笑着向记者说,以前部门调整人员时,都是人走了,案子要一并带走;如今,人走了,案子必须留下。

办案时,市中院采取“1+1+1”办案模式,即一名员额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员额法官的绩效考评直接影响团队里的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得分和评优评先,大家绑在一起,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科学的绩效考评,鼓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院审判质效呈现出了“三升三降”的良好态势。截止4月底,市中院一审服判息诉率、法定审限内结案率、案件调解率同比分别提升了2.1%、1.8%、6.3%,一审案件发改率、再审审查率、案访比同比分别下降了1.7%、2.4%、1.4%,市中院第一季度审判绩效各项指标位均居全省前列。

“法官画像”——公开、透明

为打破“以人考人”的传统模式,市中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与河南理工大学联合研发“法官审判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法官绩效考评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该系统,法官的办案工作量、办案质量、办案效率和办案效果等指标和得分一目了然,该系统的数据随时更新、实时推送,能够让法官及时掌握自己的办案现状。与此同时,该系统根据法官的现实表现,结合每位法官的工作特长、业务能力、绩效优劣等情况给每个法官进行了“画像”,评定工作信誉等级。

“原来对每个法官的工作评价就像‘大写意’,只是感观上的评价,如今有了‘法官画像’功能,对法官的评价就像‘工笔画’,更清晰、直观、明了、具体。”吴明说,法官哪项指标得分高,哪些工作落后都清清楚楚,法官不仅能看到自己的“画像”,也能看到别人的“画像”,便于了解自己优劣势同时,也能更好地补齐短板、提升自己。

该系统解决了透明度差、考核结果查询不及时、无法客观全面评价等弊端,所有分数均由系统自动生成,避免了人为因素存在,真正做到了公开、公正、客观、透明。

市中院通过绩效考评机制的合理设计,充分发挥了机制的正向引导和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法官们的内生动力和工作积极性,为优秀法官的培养创造了更好的制度环境,为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感知提供了更好的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郑军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站前路86号
邮编:454001
联系电话:0391-3386111
豫ICP备12000402号-2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