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人民法院报》头版头条,《以“加法”联动实现“乘法”效应——河南省焦作市两级法院持续深化府院联动工作纪实》为题,专题报道了焦作法院府院联动工作。现将《人民法院报》报道全文刊载如下:
政府和法院良性联动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新发展理念为理论依据,在公平正义法治轨道上推动行政与司法有机衔接、叠加互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实践提升和机制创新。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两级法院持续深入推进府院联动,致力构建社会治理“大格局”,共建法治焦作“同心圆”,取得良好成效。
加速度共建法治政府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国各地政府土地、房屋征收行为增多,期间发生的行政纠纷,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隐患。针对于此,在坚持“各守边界、互不越界”的前提下,焦作法院通过府院联动机制提前参与到政府重大决策事项上来,为经济社会发展通堵点、消痛点、解难点,通过参与制定方案、规范程序、与行政机关共同走访释法等工作,加强与群众联系,共促社会和谐。
2020年10月,涉及拆迁户266家、商铺184间的温县人民大街拓宽改造工程开工。这一城市建设重大项目筹备多年,此前已启动三次均以失败告终。
“我在这里做生意都20多年了,生意很好,一旦搬迁肯定会流失很多老顾客,当时我是不愿意的。县里专门派人到家里给我们讲政策和法律依据,政府还给我们找了过渡性市场,减免租赁费,让我们吃了定心丸,很快决定配合征迁。”人民大街的老住户张子祥坦言。
此次征迁,温县人民法院在政府作出决策时便迅速介入,从法律角度提出建议,使征迁方案更加合理。工程启动前,法院安排专人深入群众耐心细致讲政策、讲法律、讲好处,算清经济账、利益账,促使征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针对征迁期间出现的矛盾,通过府院会商,用入户宣传、以案释法、“普法+调解”等形式,引导征迁群众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府院组成问题处理小组及时为群众处理房产、土地等各类大量纠纷,保证了征迁的顺利进行。
仅用21天时间,温县政府即完成全部征迁签约任务。用时22天,7.4万平方米房屋全部拆除,创造了“温县征迁速度”。截至目前,未形成任何行政纠纷,未发生信访,也未产生遗留问题。“脏乱差”不见了,曾形成多年积怨的宅基地等邻里纠纷得到了集中化解,人民大街居民的交通更加便利,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为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焦作法院紧密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聚焦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需要,积极推动府院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叠合”区域,对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建立完善高质量服务、高标准协调、高水平防范、高效益共赢的联动机制,实现行政争议案件案结事了政和。
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高度评价焦作法院相关经验说:“近年来,焦作市不断深化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坚持从推进法治焦作建设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出发,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的组织优势和司法机关的专业优势,立足诉源治理,强化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法院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前介入政府决策,立足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加强指导、强化问题导向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
2020年3月16日,患者孙某因病去焦作某医院就诊,不曾想第二天手术后,身体出现不适,经抢救无效死亡。孙某家属认为医院存在“违规接诊、违规拔管、疏于观察、延误抢救”等问题,矛盾剑拔弩张,稍有不慎将酿成严重冲突。
经医院申请,焦作市医疗调解委员会适时介入进行诉前调解,组织医学专家、法学专家、保险专家、人民调解员对案件进行认真调查,认为患者死亡系院方操作过失,负主要责任。焦作市山阳区人民法院法官牛守海应医调委的邀请,共同对争议焦点一一进行分析释明,“双管齐下”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予以司法确认、当场履行。
“一份调解书,远比一纸判决书更有人情味儿。法院和我们的共同努力既有效保护了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又达到了社会和谐、医院认可、患者信任的效果。”焦作市医调委专职调解员李君说。
医疗纠纷的妥善化解,是政府推动、多部门联动建立医疗纠纷社会综合治理平台所展现的效果。2015年3月初,焦作市组织卫生、司法、法院、公安、保险公司、医疗机构、新闻媒体等多部门218人召开全市推动医疗纠纷调解暨医疗责任保险推进工作会议,明确焦作市医调委是独立于医、患、保三方的群众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接受焦作市司法局的业务指导。通过多部门联动,建立调、保、赔、认、防“五位一体”相结合的医疗纠纷化解机制,创新推动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开展。
该机制运行以来,在法院的专业指导下,经诉前引导、诉调对接等方式,困扰当地医院多年的“摆花圈、设灵堂、放鞭炮、堵大门、阻手术”等医闹现象和医患紧张关系不复存在。截至目前,焦作市医调委共受理医疗纠纷案件1365起,结案1281起,结案率达到93.8%;调解成功达成协议913起,成功率达71.3%,平均调解周期低于45天;医患双方在诉调结合的机制下申请司法确认691起,司法确认率100%;经回访,医患双方当事人的满意率达100%;调解协议的履行率达100%,至今无一例反悔,无一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焦作市医调委被司法部评为2017年“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以医调委的成功经验为蓝本,焦作市坚持“政府搭台、组织唱戏、群众受益”,充分发挥行政部门、集体组织、群众组织等作用,同向发力、多元化解,在全市先后联合设立985个乡村诉调对接工作站、65个行业部门诉调对接工作室,6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积极推进家事审判、金融审判、“道交一体化”、医调委等专业化、类型化调解平台建设,同时依托人民法庭将司法触角延伸到社区、到农村,积极推行创建“无讼”村(社区),使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
高质效优化营商环境
“没想到投资在焦作的这次公司重整这么顺利,目前企业运行良好,今年我们的营业额有望超过2个亿!”5月31日,河南远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投资人向前来回访的焦作市中站区人民法院法官史文辉连声道谢。
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景象,是一个不时被非法集资维权群众围堵的“僵尸企业”。受盲目扩张并涉非法集资影响,原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状态,400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和230名非法集资人的“包袱”让有意向的投资人望而却步,荒废了五十亩工业用地使用权的良好条件。
为盘活这片土地,在中站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区政府主管工业的副区长及区金融局、处非办和非法集资涉嫌地政府相关部门与当地法院成立联合处置小组,协调解决了非法集资人1200多万元的集资款问题,为外来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也为法院破产重整程序扫清障碍。在破产案件的审理中,区政府的环保、安全、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积极落实联动机制,到企业现场处理遗留问题,最终达成了债权人高票通过的重整方案,企业涅槃重生。
为优化营商环境,焦作法院紧紧围绕企业破产重组、合同执行、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等领域开展联合行动,按照政府主导风险管控与事务协调、法院主导司法程序的协作模式,挂牌组建了涉民营企业、金融诉调对接中心,在全省率先成立专门的清算与破产审判庭,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化解产能过剩、清理僵尸企业、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仅2020年就高效办理破产案件51件,成功重整和解10家濒危企业,有效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让市场主体既看得见法律的“力度”,又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精准化破解执行难题
“这些电脑可不简单,通过与政府各行政部门的联网,我们可以便捷地查找被执行人的房产、车辆、存款银行等信息,并通过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敦促他们主动还款……”在焦作中院执行指挥中心,随着执行干警的介绍,一张“法院+X”的执行联动网在记者脑海中初具雏形。
据介绍,焦作中院已联合市公安局发出《关于建立执行联动机制的通知》,对案件执行过程中的查控人员、扣押车辆、实施拘留等各项工作建立了具体的协作机制;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各县(市)、区人民法院建立执行案件救助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落实每年度的执行专项资金预算;与市人社局联合下发《关于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通知》,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等特殊主体被执行人的任职、晋级作出限制措施;与市不动产中心、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查控系统对接,方便查找被执行人房产信息。焦作中院正在与市大数据中心对接,未来将在户籍、水、电、暖、气、入学等方面对被执行人进行限制,让失信“老赖”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下一步,焦作中院将利用与市公安机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人社局等单位已建立的联动作战机制加大查人、找物力度,实现高效化畅通、规范化运行。同时,推动与更多政府职能部门的协作对接工作,凝聚起‘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实施、‘一张网’推进的强大合力,为法治焦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贡献法院力量!”焦作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