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0年3月9日星期一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关注: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法院要闻

解放区法院:打造“全域式”府院联动网

  发布时间:2021-10-13 11:09:14


【编者按】建立府院联动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实践;是衔接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有效举措;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解放区法院打破“单打独斗”的“陈规”,聚焦矛盾化解畅通渠道,创新方法,系统深入推进府院联动机制建设与落实,对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法治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执行联动等方面进行战略部署,大幅提升联动的主动性、时效性,使政府各级职能部门与法院实现了时时联动、事事联动、人人联动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域式府院联动网。



“不告不理”到“主动出击”

生态环境保护,注入法院力量

本报记者 杨  珂

528日,由解放区法院牵头,解放区公、检、法、司联合成立的全国首家南水北调生态环境法治保护基地在南水北调西于村征迁旧址揭牌,而这也是解放区政法系统积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执法司法工作,当好“生态卫士”,为推动辖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建设“绿色解放”的又一项重要举措。


解放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玉军说,之所以将基地建于此,就是看重了旧址村民对这片故土的依恋,正是有了这份依恋和乡愁,才能激发群众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实,自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以来,解放区法院就主动出击,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服务大局,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针对征地过程中随时出现的矛盾纠纷,解放区法院派出10余名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法官、老干警,联合社区、司法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投身诉前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工作,对可能因拆迁移民而发生的邻里纠纷、分家析产、拆迁安置等矛盾做到早摸底、早发现、早调处。先后走访群众380余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900余人次,协调化解相邻关系矛盾43起、分家析产类矛盾26起、拆迁安置补偿类矛盾12起,将大量涉及南水北调移民安置的矛盾化解在了诉前。

对于由此产生的民事案件,该院组织专业民事审判团队进行审理,及时妥善地解决矛盾,将司法处理结果以案例形式制作成宣传彩页,组织人员到工地、安置小区进行张贴、发放,发挥司法引领作用,预防新矛盾的产生。该院还利用巡回审判,让广大人民群众“围观”典型案件,零距离接触庭审,现场解决矛盾,切实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巡回审判效果。

此外,该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严打工程建设中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对犯罪分子形成了有效震慑。

杜某等四人挪用公款案就是其中一起典型案例。

20113月份,杜某和其他三名被告在担任某村村委会成员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将村里拆迁安置补偿款100万元借予他人使用,从获取高额利息。20144月份,某利用村委支部书记的职务便利,挪用拆迁安置补偿款200万元。解放区法院挪用公款罪,依法判处杜某有期徒刑11年,其他三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的刑罚。

据悉,近年来,解放区法院共审结涉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刑事案件710人,涉及寻衅滋事、故意伤害、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贪污、挪用公款等罪名,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9人、适用缓刑2人,免于刑事处罚1人。同时,该院聚焦行政审判,助力南水北调工程依法推进,期间审理涉南水北调行政诉讼案件38件,涉及政府信息公开27件、履行法定职责8件、撤销行政处罚3件,向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1件。

“南水北调主河道通渠后,解放区法院的司法保障功能也从保障工程建设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审理好各类涉环境资源案件、做好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宣传工作,我们义不容辞。”赵立军说。

2017519日,该院依法对辖区某村一处非法占用土地、严重影响解放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800余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该违章建筑严重影响水资源环境治理,该院主动与辖区办事处、某村村委会沟通协调后,果断下令,依法强制拆除这座违章建筑。40余名执行干警经过20多个小时的艰苦努力,成功将这个违法占用他人宅基地的违章建筑拆除清理完毕。

封闭式”开放式

法治营商APP,服务企业距离

本报记者 杨  珂

在解放区法院的法治营商环境办公室内,一块大屏幕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屏幕上“留言咨询”“投诉建议”“法官名录”“典型案例”“网上法庭”“服务热线”等多个模块,展示着该院向企业司法公开,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功能。

“我们是焦作市的招商引资项目,于2020年7月与XX公司签订了租赁协议,至今已经投入了2000多万元的资金。但是由于该公司与他人发生纠纷,导致该项目租赁范围内的消防通道被占用,项目迟迟无法顺利开展,造成重大损失,请解放区法院关注此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在留言咨询板块,一条咨询信息跳出界面,法院的管理员快速转发给院领导,并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不仅回复了关于房屋租赁合同方面的司法解释,还主动连线当事企业进行司法指导。

快速回应企业问题,聚焦热点、难点纠纷,这就是该院创建的“法治营商APP”所带来的好处。

“过去,我们都是通过走访、座谈的形式来服务企业、征求意见,这种做法效率低、反应慢、有局限,比如我们在走访时,未必是企业刚好有问题的时候,而频率过高的走访、座谈又会给企业带来负担,影响正常经营。如何高效、精准的服务企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解放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玉军解释说。鉴于此,该院通过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法治营商APP”。

据介绍,近年来,解放区经济全面转型升级,以数字经济、信息产业和文旅产业等为代表的五大业园区蓬勃发展,目前入驻企业已达300多家。而此时“法治营商APP”的上线,正好为辖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司法助力,真正实现了时时服务、事事服务,“无事不扰,有事必应”。

记者发现“法治营商APP”里设置的专栏非常接地气而且实用。  

留言咨询栏。企业不用跑到法院,只要通过APP就能快速反映问题。而从问题的提起到回复,时长不超过一天。不仅如此,管理员还会在一个工作日内电话回访,跟踪了解企业对答复的满意度。

投诉建议栏。企业可在此投诉法院工作作风、违法违纪等情况,也可提交意见建议等,这些投诉建议将直达院领导。

智能问答栏。企业在经营中遇到常见法律问题,这里面一网打尽,点击热点问题后,实时弹出预留的法律意见,以最快速度给企业提供参考。

法官名录栏。企业找法官不再难,这里公开了所有办案人员的姓名、职务、办案类型、办公电话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准确查找案件承办人和专业法官。

而网上法院、法律法规、司法公开查询等栏目,则是常用法律资源的快速入口,点击后可一键跳转到焦作网上法院、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最高院司法公开平台等网站,企业可进行网上立案、案件信息查询,法律资源搜索等操作。如点击执行信息公开,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等,可查询对方是否是失信被执行人,从而减少经营中的风险。

从今年7月正式上线到目前,该APP已引导解放辖区五大产业园入驻企业近200家完成注册,解答各类法律问题近百条。

“该APP虽然上线时间不长,但已经发挥出效能。未来,我们不仅要让该APP实现五大园区的全覆盖,还要让它走进辖区各类商贩的手机中,实现解放区的全覆盖,为辖区营商环境注入司法力量!”赵玉军说。

“后卫”变“前锋”

“网格式”数字调解网,打造“一公里法律服务圈”

本报记者 杨  珂

还记得情景喜剧《闲人马大姐》吗?蔡明饰演的居委会马大姐的形象深入人心。谁家有问题就找居委会,邻里有纠纷就找居委会,一时间成为了一种风尚。而如今,这样的场景在解放区实现了。


解放区居民王小孬与王大全本是亲兄弟,两家毗邻而居,后因老人赡养问题出现分歧,两家反目成仇20208月,解放区老旧小区改造,王小孬家的外墙要加贴保温层,但由于两家的墙间距不足一米,需要借用王大全家阳台进行施工。但是,王大全坚决不同意,并对王小孬恶语相向,多次采取极端方式阻碍施工。


社区网格员得知后,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由于积怨较深,效果不佳,于是网格员上报至由法官、律师、检察官、民警等组成的驻社区法律服务团队,由专业人员上门化解矛盾。法律服务团队在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后,围绕争议焦点,从矛盾“病灶”入手,反复做双方思想工作,兄弟二人就如何履行赡养义务达成了一致意见,最终两家握手言和。

如果驻社区法律团队化解不了矛盾呢?

社区的调解中心还可以进一步调解。案件调解成功后,当事人还可以申请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保障,最大限度发挥联动效应,推动矛盾纠纷通过非诉的方式解决。

“这就是我院推行的诉源治理的成效。我们通过在全区构建法律服务团队,达到群众不出社区即可享受‘一站式’诉讼服务的效果,从而构建了方便社区居民的‘一公里法律服务圈’。”解放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玉军说。

原来,法律服务团队是在解放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由区委政法委综治办牵头,在辖区9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健康产业园区设立了10个非诉讼服务中心,并依托非诉讼服务中心实现政法单位与基层治理力量的整合,在全区展开“法律服务进社区(村)”活动。

解放区法院作为参与者,将该院的30名员额法官派驻到由法官、检察官、律师、社区民警及社区网格员“五员”组成的法律服务团,并进驻到57个社区内,参与基层社会矛盾治理工作。

同时,这项工作还融入到该区建立的平安建设数据平台中,定期对各团队工作情况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并预警、预判,从而实现治理端口前移,将纠纷化解于未然。

“以今年6月份纠纷类型饼状图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解放区最主要的纠纷是邻里关系纠纷,占比高达67.58%。那么,我们的法律服务团队就针对性地提前进行了干预,在入户走访、法律宣传时,对邻里纠纷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倾斜,并采取巡回审判、集中法律咨询等接地气的形式,向群众普法。同时,我们还提醒治安巡防重点防范邻里纠纷引起的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解放区法院立案庭庭长柳楠介绍说。

正是有了一系列联动机制,越来越多的邻里纠纷化解在社区。今年以来,化解在社区的纠纷就有89件,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端口前移,将矛盾化解在源头,这无形中就缓解了我们法院的审判压力,提升了审判质效。”赵玉军说,“虽然现在平安建设数据平台还不能做到全程跟踪、步步留痕,实现系统化闭环结构,但我们有信心,在大数据时代,一定可以通过更为全面的矛盾线索搜集、更为精准的矛盾提前干预、更为便捷的法律服务,实现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人工”到“智能”

技术联动,实现执行加速度

本报记者 杨  珂

几天前,解放区法院执行局执结了一起借款纠纷案。长期失踪的被执行人赵某近日频繁现身某小区。一日23时许,该院执行局干警薛玉涛接到线索后,快速和其他同事赶往现场,并成功将赵某堵在了家里。

原来赵某身上背着一个借款纠纷案,他欠别人50多万元迟迟不还。该案进入执行阶段后,在法律的威下,赵某陆续还了近10万元,但还有40万元欠款一直没有偿还。执行干警多次到赵某家中寻找,均不见踪影,打电话更是无人接听,案件陷入僵局。

“而打破这一僵局的就是解放区建设的平安建设数据平台。这个平台与全区50多个社区、近百个小区的摄像头进行联网,在平台上只要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和需要查扣的车辆,这些‘电子眼’就会自动搜索人脸、车牌号。发现蛛丝马迹,第一时间便将预警信息通知法院,方便我们快速出击。”解放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宋海燕介绍说。



有了这个“神助攻”,近期解放区法院执行局接连找到了多名被执行人和需要查扣的车辆,大大提高了执行效率。

助力提高执行速度的还有司法和金融部门。

解放区法院作为我省第一家设立执行服务中心的法院,特别注重执行中的“服务”效能。该院借助府院联动机制,联合区司法局,首次让律师参与到执行工作中,由3个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轮流驻扎值班,一方面让律师对执行工作进行全面、专业的监督;另一方面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同时,在目前全市法院大力推行律师调查令的时刻,鼓励当事人来此处咨询,并广泛运用律师调查令,在提高执行效率的同时,提升当事人参与执行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取得对执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而该院执行局设置的执行付款二维码也在全市开创了先河。

“以前节假日执行、深夜执行,被执行人被传唤到法院,想要履行判决,支付款却成了难题。金融机构休息,无法按程序转入法院的规定账户;我们也有规定,干警不能收现钱或私人转账。往往这时候被执行人就要等到金融机构上班,才能转账结案。被执行人有怨言,而我们的干警也不能早点回家。”宋海燕说,而这个执行付款二维码的出现,让被执行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履行判决,执行案件尽早结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领跑已不是梦想。当越来越多的科技融入到执行工作中时,相信解放区法院的执行工作将会更高效、便民。”解放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玉军如是说。


责任编辑:郑军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站前路86号
邮编:454001
联系电话:0391-3386111
豫ICP备12000402号-2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