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感谢您的调解,要不是您,我们两家的矛盾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解决呢……”
近日,在孟州市南庄法庭调解室,一起邻里纠纷刚刚在这里化解成功,当事人陈某拉着调解员的手,激动地说。
而这名调解员就是远近闻名的“金牌调解员”、现年68岁的杨生东。
村支书有副热心肠
杨生东介绍说,他是孟州市河阳办事处函丈村人,曾担任过函丈村的村支部书记。
“函丈村离南庄镇桑坡村仅9公里,以前我们村办有皮鞋厂,而桑坡村盛产皮革,一来二去我们两个村就有了业务往来。我作为村支书自然对桑坡村的民风民俗比较了解。”杨生东笑着说。
2001年,桑坡村要建立调解室,村委会一合计,便把已经不当村支书的杨生东请了去。
为啥?一方面,杨生东作为桑坡村的“外人”能够站在公正的角度评判问题;另一方面,他对桑坡村的情况相对比较了解,大家都信服他,便于开展调解工作。
而杨生东也一口答应了下来,这一干就是21年。
至今,杨生东还记得他调解的第一起纠纷。这是一起离婚纠纷,夫妻双方是对年轻夫妇,组建家庭也不过一年时间,因为感情不和,双方矛盾不断激化,俩家甚至大打出手都成为了仇人,闹得不可开交。村委会出面劝阻不下来,便请来了杨生东。
“在当地,离婚是件大事,特别是人家一个20多岁的小姑娘,没有犯什么错误,就因为性格不合闹离婚,让女方的脸面往哪放?但是既然已经走到了非离不可的地步,那就尽量化解两家矛盾,不要让他们变成仇人。”杨生东说。
那段时间,杨生东把脚底板都快麿平了,早上跑男方家开导,晚上拉着女方父母唠家常……20多天时间,他中午没按时吃过一顿饭,晚上总是披星戴月才回到家。但就是靠着这股子毅力,他通过“背靠背”调解的方法,终于劝说女方放下仇恨、返还男方部分彩礼。
杨生东说,在办理案件时,对当事人不能只讲法律,要法、理、情并用,说到调解,他自豪地说:“我有自己的法宝,那就是‘五心’:热心、诚心、决心、恒心、忠心。例如在调解买某诉李某离婚纠纷一案中,由于买某白天在皮革厂上班,我就利用晚上他下班时间,去他家中劝解,连续几个晚上的促膝交谈,买某深受感动,渐渐动摇了离婚的念头,我看劝解有了成效,又用几个晚上找李某进行开导劝解,她对原告提出离婚的行为表示谅解,并同意好好过日子。我在8小时之外的时间做调解工作,突破了法院工作时间上的局限性,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有价值,能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很自豪,很开心。”
调解“九法”运用自如
除了“五心”,杨生东还总结出了调解九法:语言周到法、表扬激励法、趁热打铁法、责任分明法、换位思考法、真情唤醒法、利弊分析法、模糊处理法、单独谈话法。
在每一起调解案件中,他都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时调整调解方法,把这“九法”运用的得心应手,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2年春节前的一个上午,家住洛阳市汝阳县的王某到调解室反映,其运营的一辆货车在桑坡村一工厂被杨某扣押。
原来,杨某支付了10万元购买张某的羊皮,汝阳县的王某负责运输,然而当王某把货送到时,杨某认为这批羊皮与其订货时的羊皮质量不符,所以,将王某的车扣下,要求张某来解决问题。
虽然过错不在王某,但杨某就是不愿放车。
杨生东了解此事后,由于他对杨家情况了解,很快就请来了杨某的姑父、姨父出面做思想工作;同时,将利害关系告诉杨某的父母、兄长。就这样,两天时间,杨某最终答应,只要王某拿出5000元押金就放车……这场矛盾,在杨生东的努力下顺利化解了。
“别看这个纠纷只调解了两天就成功了,这里面就运用到趁热打铁法、换位思考法、利弊分析法、责任分明法。如果这件事拖着,肯定会造成不良影响,双方的春节都过不好。”杨生东笑着说。
运用调解“九法”,杨生东每年都要调解大小纠纷三四百起,每一起案件调解都让当事人伸出大拇指称赞。
不仅如此,他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每一个当事人。
2021年春节前夕,杨生东见到了70多岁的当事人周某。15年前,周某曾在一家养牛厂上班,这家养牛厂欠了周某4000多元的工钱,后来养牛厂倒闭,这工钱就一直拖欠着,而周某无奈走上了讨薪的道路。
“马上就要过年了,钱一时半会儿是要不回来。而老周身体不好、家里连年货还没置办,我当时就掏出200元给老周,让他先过个好年。过完农历正月初五,我就立马找到当时开办养牛厂的厂长说理去。”杨生东说,听到厂长也认这笔钱,他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来讲述周某生活的不易。“我作为旁观者还要拿出钱来帮帮他,更何况你欠他的钱呢?”杨生东的话触动了这个养牛厂厂长的心弦,当下签订调解协议,一把手还清了欠款。
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杨生东没有细算过这笔账,他说,每年他花在当事人身上的钱少说也有1万元;但他也精打细算了这笔账,花小钱,办大事,通过微薄之力帮助他人,疙瘩解开了,矛盾化解了,大家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多幸福呀。
如今,杨生东已经调解了8000多起纠纷案件,他的名字在南庄镇可谓家喻户晓,“有纠纷找杨生东”已经在大家的脑海中形成了定式。而杨生东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调解队伍,他和另一名调解员丁书省组成了调解团队,天天走村访户解民忧。
“我这个‘金牌调解员’的称谓是村委干部、法院法官、热心人士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更多的矛盾纠纷才能快速化解。我想继续干下去,干好调解工作,让自己无愧于这个称谓。”杨生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