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里的‘低价福利’可能是陷阱,陌生的‘退款通知’或许藏猫腻。”11月10日,焦作中院法官助理、法治副校长牛敏杰走进山阳区树人外国语学校,以“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为主题开启“法佑青春—校园守护行动”全新一课,用案例剖析、视频演示加互动问答的方式,为同学们拆解诈骗套路,传授防骗技巧。
授课前,校方举行了法治副校长聘任仪式,正式聘请牛敏杰担任该校法治副校长。“有没有同学经常上网?”“有没有喜欢玩网络游戏或者网络购物?”……课程开始,牛敏杰用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瞬间拉近了与在场同学们的距离。她提出,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社交和娱乐不可或缺的平台,大家是名副其实的“数字原住民”。然而,网络世界在带来便利与精彩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危险,其中电信网络诈骗犹如潜伏在数字阴影中的“黑手”,已将目标瞄准了未成年人群体。提升防骗意识、掌握防骗技巧对于青少年而言至关重要。
“电信网络诈骗,就是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的犯罪行为。”牛敏杰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明确概念后,结合真实典型案例,系统拆解了未成年人高发的诈骗类型。无论是游戏交易中“低价售皮肤”“高价收账号”的连环圈套,还是冒充电商客服以“商品质量问题”“快递丢失”为由设下的退款骗局;无论是以“红包返利”为诱饵的利诱陷阱,亦或是盗用社交账号冒充熟人实施的借贷诈骗,她结合具体案情,一一拆解了每类骗局的作案流程与话术漏洞,让同学们看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
针对解除“防沉迷”限制、冒充“网警”执法等新型诈骗手段,牛敏杰深入剖析,点出未成年人易受骗的心理根源——趋利、避害、从众及不愿放弃沉没成本等心理弱点,极易成为诈骗分子突破的缺口。为强化防范效果,她现场引导学生共同梳理“四个不”防骗准则与“八个凡是”反诈口诀,着力夯实同学们“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不贪心”的核心防骗意识。
互动答疑环节,同学们围绕日常网络使用中遇到的可疑情况主动提问,牛敏杰逐一细致解答,及时化解大家的困惑。该校老师表示,这堂反诈课精准直击校园安全痛点,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用性强,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