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0年3月9日星期一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关注:
当前位置: 精神文明 -> 精神文明

山西游记

  发布时间:2010-09-28 16:04:51






                             9月11日

    经过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本次山西之旅的第一站—著名的常家庄园。

常家庄园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常氏以儒商文化独树一帜,既有进土、举人、秀才,又不乏书画名家,所以在宅第建筑上亦有自己非凡的独创之处,是晋中曹家、乔家、渠家等晋商宅院望尘莫及的。

  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婉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第三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天然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另一部分在养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艺术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缘乱。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

                            9月12日

    天刚亮,我们就早早地从太原出发,直奔充满神秘色彩的五台山。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峰顶虽高却平故名“五台”。五台山的布局像佛的手掌,五指是东南西北中五台,五指环抱的掌心是台怀镇。其中北台海拔3061米是华北地区最高峰,被称为“华北屋脊”。到五个台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被称之为“大朝台”。

    菩萨顶是五台山规模最大的喇嘛寺院,在清朝实际上成了皇室的寺庙,寺内有康熙和乾隆皇帝的御笔。从正门登菩萨顶要上108级台阶,按照佛家说法可去108种烦恼。考虑到我们一行的都是老年人,旅游车直接把我们拉到菩萨顶的后山门,从后门直接进入。

    到五台山之前,就对五台山的烧香有所耳闻。这里多贵的香都有,就看你敢烧不敢烧了。导游也说的明白,烧香有两种,一种是寺院里香案上摆放的香,点上三支,许个愿,然后给寺院捐点钱,捐多捐少随意;另一种是买功德香,做多大的功德买多大的香。菩萨顶是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也就是喇嘛教寺院。据说,在清代,它实际上成了皇室的寺庙,地位极其尊贵。在五台山,只有菩萨顶的殿宇铺的是表示尊贵的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

    出了菩萨顶,导游领我们到五爷庙去上香。刚到庙门,就被一群人围上了,每人手里都拿了样小东西,硬往你手里塞:“施主,这是师父送给你的!”我们知道他们在搞“推销”,就权当没听见,赶紧离开了。

                            9月13日

    吃完早饭,我们把车开到黛螺顶的山下,开始攀爬1080个台价的大智路,上黛螺顶。黛螺顶在一个高四百米的陡峭的小山上,是登高览胜的好地方,可见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台怀镇尽收眼底。据说,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分别供奉五方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登五座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叫大朝台。而黛螺顶上,将五方文殊合塑于黛螺顶的正殿,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则叫小朝台。此次我们登五台山,是不能穿越五台了,所以一定登上黛螺顶才是。

我们是从正面的台阶上去,从旁边的小路走下来的。在通往黛螺顶那段长长的台阶路上,集中了各种各样的人,游客,僧侣,算命的,还有以其他形式寻求给予帮助的。

    在登顶的途中,有很多和尚、尼姑、居士一步一叩头,手拿笤帚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清扫,虔诚无比。黛螺顶上风光也非常好,远望北台、中台,如置身青藏高原,映衬着山脚下的寺庙群,更显得金碧辉煌。

    游完黛螺顶,吃过中饭,乘车前往平遥古城。傍晚到达古城,我们入住一家庭客栈,客栈内设施齐全条件优越,不仅有现代式的各种客房,而且还有古城特色的土炕,其风格古朴高雅,清馨别致。客栈位于平遥古城著名景点县衙暑正对面20米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住进客栈,那种古朴雅致、温馨舒适的感觉油然而生,从繁华、热闹、快节奏的都市中来到这里,让人放松心情,更加深入地了解几千年古老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享受不一样的感觉,使人流恋忘返。

    晚饭,我与导游商量,尽量以平遥地方小吃、名吃为主,饭菜要可口,尽享地方风情。在老板的安排下,我们品尝了著名的平遥牛肉、面食栲姥姥、石头饼、碗秃等风味名吃。

                              9月14日

    早饭后,游走明清一条街,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行走在百年前的平遥古城。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平遥,不仅保存了明清时期完整的古城墙、古街巷、古民居,而且还保存着一座古县衙。我国目前尚存的古代衙署已属罕见,除直隶总督署、南阳府衙、霍州署以及内乡县衙外,平遥县衙是其中保存完好的一座。

    这座古县衙,位于平遥城内西南部之政府街,坐北朝南,南北中轴线200余米,占地面积26000余平方米。衙门外东有风水楼,南有照壁,衙门内沿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仪门、牌坊、六部房、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建筑。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尚有土地祠、戏台、粮厅、督捕厅、牢狱等建筑,主从有序,符合封建时代官府衙门前朝后寝的格局特点。

    其中大堂也叫公堂、正堂,这里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迎送上级官员的地方,它是整个县衙中主要建筑物,矗立在高于地面2尺余的台基地上,显得雄伟壮观,二堂叫退思堂,也叫思补堂。这里主要是处理一般民事的地方。内堂亦称内宅,知县不但在此宿居、读书、办公,而且有些涉密案件或不宜公开案件也在此审理。

    游览完古县衙,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大堂上的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完午饭后,我们结束了本次快乐旅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地方。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站前路86号
邮编:454001
联系电话:0391-3386111
豫ICP备12000402号-2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