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0年3月9日星期一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关注: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法院要闻

解放区法院真心帮教预防青少年再犯见真效

  发布时间:2012-09-29 08:33:00


    “别紧张、别害怕,把你叫来,是想和你聊聊天,这是焦作师专的心理学专家张阿姨,如果心里有话不想给家里人说,可以跟她说说。”9月5日,焦作市解放区法院邀请心理学专家对未成年犯罪人员张某做心理辅导。

    焦作市解放区法院位于焦作市中心城区,辖区人口居住情况较为复杂,未成年犯罪人数和再犯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为有效遏制未成年犯罪人员再次犯罪,帮助他们重新走向社会、重塑人生,该院今年以来制定了“三化”措施,全方位帮教模式,避免未成年犯罪人员今后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今年以来,该院受理的未成年犯罪案件中没有发现一起被告系累犯或有前科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阶段化帮教,场景式教育

    在解放区法院采访时,法官口中的“阶段式、场景式”帮扶模式首先印入了记者的脑海。

    该院对未成年犯罪人员在庭审前、庭审中、庭审后3个阶段进行感化教育。庭审前,安排未成年犯罪人员与被害人家属、心理矫正人员见面、会谈、教悔。庭审中,先由审判长对其进行庭审教育,后安排未成年犯罪人员父母对其进行当场教育。庭审后由法官、人民陪审员向其进行法律释明教育,并在判决书后附法官寄语,给未成年犯罪人员指明重新做人的方向。必要的时候法官会到取保候审未成年人家中、看守所等地,进行专门的情感交流。

    该院主管刑事的副院长张春峰介绍说:“以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场合、不同的方式开展未成年犯罪人员帮扶教育工作,目的是增强帮教力度、扩展帮教效果、提高帮教效率。”今年以来,该院已经利用该方式帮扶青少年犯罪人员23人82次,得到了受害人及未成年犯罪人员亲属的认可。

    宽缓化判决,亲情式关爱

    “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主审法官要先介绍被告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等综合情况,然后根据犯罪事实、法律依据,各合议庭成员再发表量刑意见。”该院刑庭庭长吴晓蔚介绍说,为最大限度地挽救青少年,他们要求法官深入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兴趣、爱好、学习、品行和家庭环境等情况,综合分析其犯罪成因,在量刑时充分合议,积极运用教育感化方针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最大程度地实施宽缓化处理。对未成年犯罪人员系初犯、偶犯、社会影响不大、社会危害不深的,能适用缓刑、不判处监禁刑,能适用管制、拘役的不适用其他严厉刑罚措施。

    同时,该院还积极开展刑事和解工作,不厌其烦地做双方的思想沟通工作,促使其双方就赔偿达成协议,使被害人谅解被告人,被告人真心忏悔,继而达到不埋怨、不结怨、不怨恨的社会效果。

    今年以来,该院共对13名未成年犯罪人员判处了缓刑,较之同期的增长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撤率达到88%,帮教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多元化帮扶,一对一帮助

    现实中,对未成年犯罪人员的帮扶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人员难找、交流不便、回访效果不佳等。解放区法院根据未成年人喜欢上网,在网络上善于表达自己内心思想的特点,积极创新工作方式,通过与出狱未成年犯罪人员相互添加QQ好友,交换电子邮箱的方式,利用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全方位的帮教工作,对帮教、交流过程中了解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

    该院少年审判庭建立QQ帮扶交流群,该群邀请区就业指导办公室、各街道和社区相关负责人员、教育局等部门加入,针对不同个案相互交流帮扶意见,制定帮助措施。该院审管办对未成年犯罪案件逐案建档登记,并根据台账提醒案件承办人及时与刑满未成年犯罪人员联系交换QQ号码和电子邮箱,通过留言、发邮件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与社会交流的信心,重新做人的决心。

    今年以来,该院通过QQ帮扶群向街道办事处、民政局等有关部门通报、反馈有关未成年犯罪人员出狱情况及家庭相关情况32次,给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联合帮教工作提供了一手信息,并及时为两名出狱未成年犯罪人员发出司法建议。

责任编辑:zjf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站前路86号
邮编:454001
联系电话:0391-3386111
豫ICP备12000402号-2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