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7日下午,审监二庭办公室出现一起感人至深的场景。父子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儿子深情地喊了一声:“爸爸!”。父亲老泪纵横地说:“儿子,20年了,你第一次叫我爸爸,今后有什么难处,直接找爸爸……”
案件由来
1994年4月,原告霍小刚的父母经山阳法院调解离婚,姐姐随父亲霍光明生活,霍小刚随母亲生活,抚养费各自负担。后母亲遭遇车祸,丧失劳动能力。2004年9月,霍小刚起诉要求父亲霍光明支付抚养费。山阳法院判决霍光明每月承担霍小刚抚养费200元至其十八周岁。后霍小刚又以其虽年满十八岁但上高中为由再次起诉要求父亲霍光明支付抚养费。经山阳法院调解,霍光明支付霍小刚抚养费3000元;现霍小刚第三次起诉要求父亲霍光明支付大学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等费用。
症结所在
承办法官通过仔细查阅卷宗材料,分析该案看似简单,但是由于当事人系亲父子关系,如果简单判决,无疑对原本紧张的父子关系雪上加霜。一方面,霍小刚母亲遭遇车祸后,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霍小刚虽已成年,但仍然没有独立生活,平时的勤工俭学可以解决日常开销,但大学期间高额的学费对其和母亲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另一方面,霍光明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女儿。2009年,小女儿因患病毒性脑炎已经花去家中大部分积蓄,还欠有十几万外债,而且霍光明的母亲,年近九旬,需要赡养。但是,霍光明自身没有固定工作,平时在路边打油饼,收入微薄。为彻底化解纠纷,承办法官决定从法律本意、人伦情理、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当事人工作,决不能机械办案,就案办案。
方法步骤
目前,霍小刚临近大四,正如其他莘莘学子一样,霍小刚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在放假期间,他考取高中教师资格证,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同时,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研究生。父亲霍光明简单地认为,霍小刚已经成年,他应该自食其力,其已经履行了自己的法定义务,已经没有继续抚养霍小刚的经济能力。
针对这一情况,承办法官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调解,打通心结,争取让父子俩都满意。
背靠背调解。对于霍小刚,承办法官鼓励其要放下包袱,要好好学习,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亲的难处。对于父亲霍光明,承办法官强调父爱如山,孩子的通情达理,品学兼优有其一份功劳。目前,孩子的境况,更需要父亲资助,滴水之恩将涌全相报,孩子将来学业有成,作为父亲也应引以为荣等方面,将霍光明的心结打开。
借助全庭集体智慧。案件调解初期,父亲霍光明考虑到固定工作,经济困难等因素,迟迟不敢下决心帮助孩子。为突破案件瓶颈,审监二庭集思广益,决定共同做霍光明的思想工作,一次、两次、三次……,最终,霍光明的心结打开,决定在自己力所能及地范围帮助孩子。
借助外围的亲情关系。霍小刚母亲在遭遇车祸后,精神有些偏执,为做好其工作,承办法官借助外围力量,通过霍小刚老舅做霍小刚母亲工作。尤其是在签订协议时,霍小刚迟迟不敢签字,觉得母亲不会同意,考虑到上述情况,承办法官首先让霍小刚老舅做霍小刚母亲的工作。其次,从霍光明目前的现状,调解有利于父子关系改善等方面,面对面做霍小刚母亲的工作。心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孩子的母亲接受调解协议,霍小刚在协议上签字。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