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和往常一样,早上到立案大厅后是我最忙的时候。按照程序接待来访群众、释明法律、审查立案。
突然,桌上的电话响了,我扭头看了一眼,电话号码不熟悉却又似曾相识。接通电话,我职业性的说:“您好,有什么事?”那边是一串爽朗的笑声,然后是一通不给我反应机会的快语:“刘姐,我是何引娣,我在法院门口呢,想见见你,你快点出来,快点快点。”电话挂了。
听着电话里的“嘟嘟”声,我才开始反应。何引娣?不是我在执行局工作的时候,我参与执行的一起执行案的当事人吗?她家的案子都已经执结好几年了,今天这么急急火火地要见我,难道是又遇见啥纠纷了?可听她的口气又不像,这是咋回事?
我把窗口的来访群众接待完,又把审查过的案件材料送到庭长办公室,已经过去了二十分钟,我向法院大门走去,思绪也飘到了四年前……
2009年9月,何引娣家与邻居因为纠纷发生冲突,何引娣受伤。马村区法院依法判决邻居赔偿何引娣医疗费1700元。该案进入执行后邻居拒不执行,让何引娣非常生气。我和其他执行法官一边安抚何引娣,一边多次找到被执行人做工作,给双方当事人释法析理,说服教育,最终两家终于达成和解,执行款当场履行完毕。
大门口,一名朴实的农家妇骑着个电动车正焦急地张望。我确定就是何引娣了,紧走几步,笑着问她有什么事。何引娣说:“家里的杏子熟了,我今天来特意来给你送杏子的,让你尝尝”。说着就从车篓里掂出一兜黄橙橙、沉甸甸的杏子。我忙推阻。她着急地说:“你就收下吧,这可是我亲手从我家杏树上摘的,是我的心意。”她使劲把装着杏子的兜子塞到我手里,挥挥手,笑盈盈地走了。
捧着一兜子金黄的杏子,我发呆了。我和何引娣就是在那起执行案里见过几面,从此再也没有联系过。我实在想不起我做了什么能让她在案件已经执结4年了还记得我。
望着何引娣远去的身影,我感动了。我为当事人做的都是我应该做的,因为为民司法解民忧是我们的职责,工作中的委屈和辛苦也是我们工作的组成部分。现在何引娣的一兜子黄杏,让我感受到了群众的善良与朴实,我该感激何引娣的,她让我感到了身上的责任是如此重大。
我会永远铭记这份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