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站在路口等待单位的班车。路口附近是一所小学,正是上学、上班高峰,车来人往,煞是热闹。
周末休息两天,看望老人、陪孩子玩儿、做一些家务等等,忙忙叨叨两天,感觉比上班还累。周一早上,心情常常会恹恹的,今天也不例外。
突然,身后一声脆脆的童音,打破了我沉闷的心境。
“妈妈,这是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
循声回头,见一七、八岁的小男孩背着书包,手里举着一个白色塑料袋在等待妈妈的回答。在我身后不远处安放了一个垃圾箱,垃圾箱体两边分别标明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手扶自行车等在路口另一边的妈妈,可能没听清孩子的话,满面笑意询问孩子什么事。孩子又问了一遍:“妈妈,这是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显然大街上太吵杂,妈妈依然一头雾水,我轻轻的告诉小男孩:“乖,塑料袋是不可回收垃圾。”孩子冲我腼腆的笑笑,轻快的把塑料袋投进标有“不可回收”字样的一侧垃圾箱,转身向妈妈跑去。
顿时,一股暖流充溢心间。
也许你也会注意到,当我们在向垃圾箱里丢垃圾时,根本无法确定垃圾箱哪一边是放可回收垃圾,哪一边是放不可回收垃圾。倒不是垃圾箱上没有提示,只是人们在投放垃圾时,大概没在意就随手扔了进去。垃圾箱里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未经分类,混杂一起。
小男孩的认真,让我感觉有些汗颜!
想想之前,随手就往垃圾箱里投放垃圾,还觉得自己做得挺好,甚至给自己找理由:不是我不想做的更好,大家都这样,即使我自己分类投放了,垃圾依旧是混杂不清的。
常常抱怨环境如何之差,空气污染如何之严重,扪心自问:一个小孩子都能做到的事,我做好了吗?
一个可爱男孩给了我一丝丝的希望,心境竟也舒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