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孟州市人民法院谷旦中心法庭的法官怀着对两位老人的牵挂,拨通了孟州市城伯镇某村村干部兼人民陪审员张某的电话。当了解到两位老人轮流居住于五个儿子家中,其他儿子还时常给老人买东西去看望老人,一家人能够和睦相处时,法官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事情还要从11月份说起。天气日渐转冷,孟州市谷旦中心法庭的法官接到群众反映孟州市城伯镇某村一位瘫痪老人被儿子抬到了大街上,不让老人回家居住。法官们急忙与该村的人民陪审员张某取得联系并前往核实案情。通过询问当事人得知,这位瘫痪老人姓刘,他和老伴膝下有五个儿子,两位老人辛辛苦苦将儿子们一一拉扯长大,并用攒下的血汗钱给他们各自盖房娶妻。早在1989年其中的四个儿子都已成家,不便一起共同生活,于是立约分家。由于当时小儿子未成家,两位老人就同小儿子一起生活,小儿子居住的宅院也就作为了养老房。小儿子长大成家后不久,刘老汉就瘫痪在床,一直由老伴照顾。在养老房翻新期间两位老人轮流在其余四个儿子家居住,可是当养老房翻新后两位老人搬回来居住不久,小儿子就因为四个哥哥在养老房翻新时没有出钱与四位哥哥就老人的居住问题产生了争执,并导致老人无处居住。事情发生后不久,二儿子于心不忍,将二老接回了自己家中,但刘老汉夫妇坚持要回翻新后的养老房居住。了解案情后,法官们当即做出决定,一面说服老人在二儿子家居住,同时立即在该村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并邀请村民旁听案件的审理。此后我们的法官和人民陪审员又做了大量工作,终于让这一家人化干戈为玉帛,对于老人的赡养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就这样,一起赡养纠纷案件,一个亲兄弟反目成仇的案件,一个两位老人将要睡在寒冬的大街上的案件,在我们的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的努力下,使得这两位老人没有感觉到法官的高高在上,也没有立案后漫长的等待,更没有手捧一纸文书的无奈,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温暖,包括司法的温暖和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