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0年3月9日星期一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关注: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法院要闻

法官的尊严

  发布时间:2013-12-12 08:14:03


    一直以来都以为法官是那种秉持了正义之剑、凭籍着审判权力庄重肃穆地激扬文字的职业。直到我踏进法院大门,成为焦作市中级法院立案二庭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惊诧地发现:我头脑里固有的对法官的认识居然那么菲浅,甚至是谬误。熙熙攘攘的涉诉信访人象赶大集一样穿梭在法院信访大厅,他们或许刚刚因为满身酸臭的汗味受到了公交车上同车乘客的呵斥,或者刚刚因为官司败诉与爱人背靠背憋屈了一晚上,来到信访大厅,许多人满怀的怒气、怨言都毫不留情地倾泻在信访接待法官的身上。法官想要从信访人那里得到敬仰、敬畏、敬慕似乎是一种奢望。

    而我,恰恰不幸就是这些穿着法官制服、胸佩法徽的人群中的一员。面对一个又一个信访人气势汹汹的质问、指责甚至辱骂,我所面对的好象不是公平公信、不是正义正道,我所秉承的好象不是善良与公道、不是庄严与尊荣。一个词猛地蹦到了眼前:尊严扫地。我惊诧,我郁闷,我黯然......这种现实与愿望、理想实在是过于悬殊,简直是从天上直接坠落到了地上。低落的情绪弥漫在我的脑海,甚至是神情、唇齿间。

    陈红庭长发现了我思想上的变化。有一天,她专门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我一古脑地向她倾述了自己的郁闷、委曲和不满:“我在法官的岗位上,奉献出法律专业知识接待信访人,给他们答疑解惑,认真接待,倾力工作。为什么换来的却是不满、辱骂和仇恨呢?这份工作实在没有价值!”陈庭长笑了笑,从办公桌里拿出一只石榴递给了我:“尝尝,看甜不甜?”我剥开,吃了几粒。这只石榴还是新鲜的,甜丝丝的,带着馥郁的香气。“石榴是一个老信访户专程跑来送到我办公室的。”她说。我有点迷茫,头脑里好象有两个人在变幻:一个彬彬有礼地捧着石榴,一个凶神恶煞地摔着信访材料。

    陈庭长告诉我:两年前的一天,她刚进办公室,那个信访户就“砰”地一脚踹开房门跟了进来,两手紧攥拳头,径直冲到她面前,瞪着一双斗鸡似的眼睛,厉声喝斥:“你们都是一群混蛋!今天要是不给我儿子平反,我非把法院给平了。”陈庭长先是吓了一跳,但十余年信访接待工作的经历使她迅速恢复了平静,她什么都没有问,站起身离开办公椅,从暖瓶里倒了一杯热腾腾的水双手递到对方面前,说:“兄弟,有什么事你先坐下喝杯水我们再谈,好吗?”等信访人坐下,陈庭长也搬了一张椅子,坐到他身边,拿出本和笔,耐心地听他讲述,详细地与他进行沟通。一次、两次、三次,一天,两天,三天......陈庭长以细心作为打开纠纷之门的金钥匙,以坦诚作为抚慰纠纷之痛的镇定剂,以坚持作为谱写诉讼的和谐曲。经过细心、耐心、诚心的沟通交流,信访户释放了情绪,缓和了心态;通过严谨、细致的接待和复查,信访户重新认知了原先的法院判决,他的诉求虽然没有最终得到支持,但他还是满意地离开了法院。而且,让陈庭长想不到的是,事过后几天,那个曾经怒气冲冲的信访户提了一袋子自家院子里收获的石榴来到她的办公室,诚心诚意地请她品尝。看来,信访人早已消除了心底对法院的怨气,代之的是对女法官的尊重和喜爱。

    讲完这个故事,陈庭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法官是掌握丰富法律知识的法律人,但更应该是文明、谦和地把理性的法律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的司法人,是端正思想认识、树牢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理念、体察民情、关心社会冷暖的社会人。”

    透过陈庭长的眼睛,回味着她的话,我似乎看到了送石榴的信访人先是怒火万丈,然后慢慢地平缓,最后回归善良和气。他的表情、情感的变化过程,正是对法官由敌对到理解、尊重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法官将文字化的法律演绎成信访人从情理上能够认可的“理儿”的司法过程。法律固然神圣、严肃,需要人人敬畏,然而执行法律的人却是生动的个体,法官执行法律的职责应该是依据严格的法律规定,结合对当事人设身处地的思考,以平等、文明的态度,对当事人辩法析理,把法理融合到事理、情理当中。法官的高大形象不在于身穿一袭法袍,不是因为占据着法律高地,而是在与当事人的沟通当中,在法律和生活间的来回穿梭当中,由于当事人的理解、尊重和支持而形成的。把“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社会主义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办案,尽一切努力办法去解开当事人的法结和心结,努力把酸咸苦辣的法律事实调制成可口的正义,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尊重和支持,这才是实现法官尊严的正确道路。

责任编辑:zjf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站前路86号
邮编:454001
联系电话:0391-3386111
豫ICP备12000402号-2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