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祭灶、年歇来到,小妮儿要花,小小儿要炮,老婆要衣裳,气的老头打急慌”,昨晚,与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分享小年,一根祭灶糖、一碗麻号面条下肚,突然间有了过年的感觉,记忆中的年还是在小时候……
过年的记忆是“甜”的。喜欢喝妈熬的腊八粥。用小米、大米、花生,如果家里有,还会再放一些红枣,年景好一些的时候,还有爸学校发的红糖、白糖可以放在里面熬,熬得稠稠的,一年中只有这天的粥最稠。记得那时,天还没亮,爸妈就起床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熬呀熬(这个是我猜的,至于先放那味料,后放那个米只有爸爸妈妈知道,因为那时我们都还没睡醒,从没有没爸妈先醒),只到那个香味把我弟弟勾起来,馋醒为止。浓浓的粥、淡淡的甜,也许我爱吃甜食的习惯,就是从这个记忆开始的。
过年的记忆是“挤”的。喜欢吃爸做的挤(祭)灶面条,还有他从乡里买回来的挤(祭)灶糖。我以为过年就是想让平时不能在一起的亲人,可以“挤在一起”吃点好的,说说话,笑一笑。所以我小时候,我一直以为祭灶是“挤灶”。平时爸爸在离家10里的乡中学上班,那时印象中的10里路有好远、好远。记得爸爸上班的路上全都是些不好走的沙土路,路边还有很多刨树留下的沙坑。爸爸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也是过年下大雪,头一天晚上下的大雪,第二天5:40他起来骑车回家,一走出乡镇就看不见路了,没有车辄、连动物的脚印都没有,白茫茫的一大片原野,就连平时的路边的参照物也因雪的覆盖变了样,他凭着感觉骑着车子走,看着是路结果一下子掉到了一个被风雪旋(xue)平的树坑里,雪都满过了车把,还好雪很软,人没受伤。记得爸给妈和我说这个事的时候,高兴的不得了,我也跟着笑的前仰后合的。现在想想我和爸妈笑的一定内容不一样,我是笑那时的爸一定满身是雪,像个白胡子老爷爷,而他们笑的应该是多大的风雪,也挡不住回家团聚的路呀!
过年的记忆是“响”的。“腊八、挤灶,年歇来到,小妮儿要花,小小儿要炮”。当听到我们周围“嘭啪”不断的炮声时,就闻到年味儿了。那时身为几条胡同的孩子王,我最喜欢放炮了,用叔伯们给的压岁钱,买上一把100响的“电光炮”,再小心翼翼的一个一个拆散下来,抓一把放在口袋里,再跑到隔壁五婶家,叫上我的堂弟非非,让他把他家的香拿出几根,并对着一根,这样装备就齐全了,我们就会在院子里、胡同口、避水台上等等,到处放炮,与其他闻声赶来的孩子们一起尽全力烘托出我们村过年的气氛。我们会把炮放在桶里放,发出嘭嘭的巨响,这是在抗战故事里听到的;我们会把炮放在被大人扔掉的破搪瓷碗低下,“嘭”的一声碗能跳起1尺多高;我们会把炮插在桐木棍的孔里,然后像拿着一杆枪一样的瞄准射击;我们还会把炮插在我家大红公鸡拉的糖鸡屎上,“啪”的一声响,把西边四大娘晾在院子里的被子上嘣的全是黑点点……。即使偶尔不小心,把手都嘣肿了也不敢告诉大人,就是怕他们不让再放炮了。
过年的回忆是“歇”的。我们这儿管年叫“年歇”,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歇”字,但在我的记忆中就是。那时爸总在上班,妈总要下地干活,大人们总是一天忙到晚,顾不上管我们,只留下我在家领着弟弟玩。当然我们也很忙,妈妈下地后会给我们布置下一些家务,比如让我们提水,要把门后面那个大水瓮提满,那个水瓮很大,现在想想大约需要10桶水,于是我和弟弟就会到四大娘家的压井里去打水,我们做了分工,弟弟压水,我提。那时我只有6-7岁,弟弟有2-3岁,那时弟弟个子低、身也很轻,站在地上几乎够不着压井杆,但他又提不动水,因为我们家的水桶是个铁桶,很大,如果装满至少要有现在饮水机上的大桶装的多。于是,弟弟就发明了他特有的压水方法,站在地上,把压井杆举过头顶,然后像小猴子一样,两手抓住压井杆打滴流罐儿,水就压出来了,到了中间,没法打打滴流罐儿了,他就爬上井台,用肚子往压井杆上一趴,压井杆飘飘乎乎、飘飘乎乎就下压到底了。为了能早点跑出去玩,我们会把按照我的力量,尽量多装点水,记得刚开始我只能提两个半桶水,后来能提两个大半桶,到了7-8岁左右,我就有提两个满满的水桶了,胳膊很细但胳膊上的力气很大。干完家务,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摔洋牌、撞琉璃蛋儿、推铁圈儿,或者也到人家地里去薅(hao)落生,刨红薯,然后按照大人们教的方法烧烧吃,又香又甜又面,只可惜只有秋天才能这么干。当然,孩子们的创造力是值得惊叹的,每个季度、每一天都有各种各样的节目去忙活。春天放盒,夏天下河,冬天打雪仗、村东头的小河里滑冰等等,直到傍晚,村里的有的大人看见我们了说:“峰小,恁妈在街里找恁弟俩回家吃饭嘞!”我们才会披着晚霞、踏着月光、踩着星星,有时甚至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幕中一路狂奔回家。其实我们还是很想大人在家的,希望他们多歇歇,多关心一下我们,能让我们少压一回水。于是,我们很期待过年,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大人们才会放假回家,好好歇一歇,享受一下一年来辛苦劳动的成果,给我们做好吃的,买好玩的。因此,希望国家在富裕的时候,年歇一定要多放几天假,因为这不光是大人们的愿望,也是孩子们的愿望啊!每个孩子都会有很多故事去回忆,而我的回忆中,爸工作很忙,不常在家,很多故事里没有他。
昨晚,我和媳妇儿给妈买了件新衣裳,带上女儿一起去弟弟家看妈,妈也从超市买来了挤灶糖,还入乡随俗地熬了一锅烩菜,买了一搭火烧,我们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很热闹。四岁的女儿嚷着要我跟她到楼下放烟花,她不敢放炮,所以只能买烟花放,其实我更想买炮。站在楼下,看着女儿高兴的围着腾空而起的梨花,又喝又叫、跑来跑去的样子,忽然想起我的爸爸已经去世九年了。